家庭教育吧

当前位置:

家庭教育吧  >  问答中心  >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440

孩子的学习问题一直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和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优秀的学习成绩,但是还是会有部分孩子出现厌学的倾向,很多家长对此可谓是束手无测,害怕自己掌握不好分寸,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还让孩子觉得自己管得太多。今天在这里分享几个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1、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想去上学

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长不能靠自己的猜测就下定论,家长可以让孩子的朋友跟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这样不容易让孩子产生排斥心理,更容易吐露出真实的心声。掌握了孩子不想学习的原因,也能给更好的对症下药,帮助孩子疏导心中的情绪。

2、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

许多厌学的学生经常因为学习跟不上而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指责和同学的鄙视。就会干脆破罐子破摔,选择逃学,不好好上课。

这时候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味成功的意义。

3、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

巨大的学习压力和作业量给予了孩子很重的心理负担,不少老师家长还在不停的要求孩子要加更努力。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当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时,应当适当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劳逸结合,给予孩子一定的休息时间,让孩子得到一定程度的喘息。

4、制定学习计划

如果学不下去,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计划本,把每天的学习计划一步步写出来,拆解当前学习任务,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将学习任务“移”完,也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奖励,用这种方式激励孩子。

5、适当的运动

当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运动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不满,并且适度的体育运动则能对大脑产生有益的刺激作用,使大脑更加活跃,所以当孩子不想学的时候,不妨陪孩子出去跑跑步,打打球,游游泳,会发现孩子的状态会明显改善。

6、不要拿其他孩子作比较

家长喜欢拿成绩好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较,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刺激孩子的好胜心,让孩子努力学习,其实这样的方法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最好的方法时拿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的孩子作比较,尽量围绕着孩子的进步点叙述,让孩子充满信心。

点击阅读全文

近些年来,大学生由于厌学心理而造成的悲剧现象普遍存在,而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孩子心理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厌学的情绪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1、了解大学生厌学的具体原因

大学生厌学后,首先不能再给孩子加压,要找到厌学的根源,是所学知识太难,还是所学知识太多,学习任务压的太多,还是有外界其他利诱吸引。

搞清楚厌学的原因后,因势利导,转移注意力,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放松放松心情,提高学习重要性认识,循循善诱再引导进入学习状态。

2、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的孩子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

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走出厌学的心理状态。

3、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事

父母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可以先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路尝试孩子也会一直在学习,一旦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就会加速前进。

4、帮助孩子制定目标

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或是孩子去体验过生活的艰辛,想要回归学校,一定要真诚地鼓励孩子,切莫给出幸灾乐祸的姿态。

帮助孩子重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比如孩子基础不扎实,跟不上学校的进度。那么,先分解学习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小到孩子一看就觉得能完成的地步。

大学生厌学心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不适应环境。有些大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之后,感觉周围的环境不是想象的样子,或者根本不喜欢这种环境,因此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2、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在中学或小学,老师对各方面都跟得很紧,但大学不同,每个科目都要自已独立去思考问题,老师的作用没那么大,于是有些学生根本不适应而有厌学的情绪。

3、不适应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刚开始的时候同学关系变得紧张,根本相处不来。

4、沉迷于各种诱惑。有些孩子进入大学后觉得之前太努力了,在大学就可以尽情放松,于是接触了社会上一些人,各种诱惑很多。于是放弃了学业上的追求,变得对大学生活及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

点击阅读全文

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那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正确给予孩子引导,并且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疏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为其“保驾护航”,拥有健康的心理成长。

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消除戒备心理,进行情感疏导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对父母存有戒备心理,使之出现无形的隔膜,父母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知道孩子的这些变化,假如不去沟通,不就此建立真挚的友谊,势必造成孩子那“朽木不可雕也”的后果。

古人云:“生不教,父之过”,孩子今天的发展,教诲引导时不容有半点虚假,也不能再去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正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一切从头再来,好坏看今后表现”的宗旨去激励,让孩子看到方向和希望。

2、多关心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家长要多关心小学生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多和孩子交谈,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从解决矛盾着手,消除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且孩子的心理疏导一定要保密,不要把这件事说给任何人听,否则会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孩子知道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心理有问题的话,孩子会变得自卑,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也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孩子好的性格。提高他们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

3、提供良好环境

了解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是由于焦虑、烦躁,有一定的共性,或可以针对孩子自身特点,采取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方法。

这时就要给孩子提供温馨、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在家庭氛围中尽量不要过多言语训斥或肢体打骂,尽量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其次父母起到榜样作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才能够最大限度让孩子心中得到安慰。

小学生心理问题会有哪些

1、人际交往问题

有些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别的小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跟别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小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总是让别人听从自己的,这样就容易在学校里面没有办法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而导致被别人孤立,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2、意志上的问题

小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就是平时不论做事情,还是说话都无法接受反对的声音。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小的时候过度的溺爱是有直接的关系的,从小生长在温室里面的花朵,没有经历过暴风雨,所以意志薄弱,长久以往容易形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

当孩子升入初中后,也就意味着家长要开始面对叛逆的孩子,因为这个阶段是他们的青春期。大多数家长如果总是使用不恰当的方式,比如打骂中学生,就会导致他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就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不然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中学生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

一、合理解释,消除块垒,提高孩子认识能力,培养他宽心处事、目光远大的素质。如果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家长、老师、同学等造成心理伤害,就要教育他不因一时一次失败而沮丧、气馁,应从长远着眼、宽以处事、宽以待人,常常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克制情绪、理智处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这个方法往往用来解决因误解、刺激造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家长要教育他面对误解和突发事件,要冷静、理智,要学会反省自我,避免作出过激举动或做后悔莫及的事,从而达到控制自我的目的。

三、寻根问源,通过激励,培养孩子觉悟奋发的能力。学习中常见一些学生时不时闷闷不乐,学习活动行为消极应付,这时如能帮助他们找出原因,针对性解决。就能化解他的愁闷,使他从消极的状态觉悟,从而坚定信心、不气馁、不消极,提高认识、奋发图强。

四、转移情绪,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和耐挫力。当家长发现孩子个人情绪躁动不安、倦怠消极时,要尽量帮助他转移消极情绪。如学习压力过大时,可以组织文体活动让他适当地释放情绪。

中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1、个人情绪上的不稳定。由于竞争激烈,攀比心变强,条件稍微差些的孩子,可能会产生不想上学的情绪,喜欢发脾气,想事情极端,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但上进心又很强,自己本身不能控制这样的状态,却又想上进,这种复杂的心情,又加重焦虑情绪。

2、对什么东西都失去了兴趣。有些孩子由于长期的压力,可能产生了悲观的心理,不但不想学习,对其他的事情也没有兴趣,这是其中一个中学生心理问题。

3、没有一点自信。这样的孩子特别的不相信自己,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就自己什么都不是,不敢上台演讲,不敢当着大家的面说话,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多余的,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

4、不愿意与别人交往。有一些中学生总是自己独自一人呆着,躲在角落里,害怕接触人,不愿意交朋友。觉得别人对自己没有友好的,无法与人沟通。

5、对学校产生恐惧心理。一提到上学,就觉得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看到学校就觉得不自在,看到同学老师就像如临大敌。

点击阅读全文

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对他们日后的影响非常重要,而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迅速,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对于8岁孩子年纪还比较小,正是他们自我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家长要注意这个是时期的孩子心理疏导,采用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方法引导教育。

8岁孩子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

1、多给孩子一些拥抱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拥抱的行为非常少见,大部分孩子都缺少与自己父母有肌肤之亲的交流,很多父母也都不善于用拥抱来表达,与孩子之间的友好和亲近之情。

在我们身边会发现,如果面对一个哭闹的孩子,能将他们抱在怀里,他们就会很快地安静下来,因为这个拥抱行为非常具安全感。所以,当家长们面对孩子的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状态时,可以多给他们一些拥抱,就会很大程度地对他们不良心理的起到疏导作用。

2、情绪传达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可能会感染到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积极、乐观、正面的情绪。

但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担忧、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那么家长就需要将自己快乐的情绪传达给孩子,就是最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3、给孩子放音乐

听音乐对于8岁孩子来说,是非常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一起舞动身体,因为音乐的感染能力很强,能够很好地调节人的心理状态。所以,当孩子有心理问题存在时,家长就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来改善孩子的心境。

4、要多一些鼓励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工作中,不要总是采用以命令、谩骂、批评等教育方式,孩子的心理出现了状况,其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这时候家长就不要再徒增孩子的心理压力了。对于孩子要多一些鼓励、关爱、呵护,才有利于形成孩子心理的健康状态。

8岁孩子心理特点

1、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父母再从各方面管束自己,用不听话来抗议父母的管束。

2、不太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开始喜欢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与自己对话,容易陷入情绪化中。

3、开始追求完美,对一件事会反复琢磨,希望做到自己认为的最好。

点击阅读全文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考完试之后取得优良的成绩,但是孩子也要知道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艰苦和枯燥的事情。如果不能坚持下来,那么最终就只能放弃,所以在考试之前一定要调整好孩子的心理状态,这是十分关键的一件事情。那么学生考前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都有哪些呢?

学生考前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

1、考试之前做几次深呼吸

学生可以通过深呼吸的心理疏导方法来缓解压力,从而达到自我放松目的。具体深呼吸的步骤是:应紧闭双眼,然后缓慢地用鼻子进行吸气,口鼻呼气,如此重复三到五次,将会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

并且,考试前通过深呼吸的方式,也有助于孩子考试的时候快速进入最佳的状态。其次,学生也可利用深呼吸来调节大脑功能,促进大脑思维活动,增加记忆力,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最后,还应注意控制呼吸次数和频率,以保证氧气充足供应,减少缺氧情况的发生。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考试之前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很重要。平时尽量不要熬夜,因为会让学生失去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考试前这种非常紧张的时刻。

当有了充足的睡眠之后,孩子们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提高成绩,因此考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明确自己的目标

学生们要知道自己真正的学习状态,在这些基础上设定学习的目标。因为,孩子有了正确的奋斗目标后才会有动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若将目标设置得太大,理想期望太高,一遇到挫折便易心灰意冷,从而影响自信心。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并且家长要让孩子学会设定学习目标,让孩子确定前进方向,而且这将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

学生考前为什么心理疏导

1、减缓学生考前心理压力

家长通过心理疏导,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心态,从而减少孩子心理压力。学生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心理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家长只有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才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佳方式。

2、考试过程中能够正常发挥

对孩子考前进行心理疏导,能够使孩子在考试过程中能够良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让孩子们更轻松自信地面对考试的挑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全面分析,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并加以弥补,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复习效率。

点击阅读全文

帮助小孩子疏导心理压力千万不要对小孩子动不动就打骂应该首先认真的倾听小孩子的世界里面都有着什么样的压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小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小孩子把自己心里想要说的话全部认认真真,完完全全的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爸爸妈妈才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才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让小孩子的压力得到缓解。

7-18岁是更为重要的时期,心理危机问题多发期,要关注。

结合我的经验,说说心里疏导的几种方式:

(1)要关注自身的整体素养: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孩子

(2)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不断的调整当中,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适合你的就好。

(3)善于与孩子智慧沟通:要善于听孩子讲,要善于表达你的想法,让孩子感同身受。同时注意讲话方式、表情、语调。有调查表明:讲话时,说什么占孩子的7%,表情占38%,声音占55%。所以说,如果对孩子大声喊叫,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4)重视孩子的生活体验:特别是一、二年级

(5)多讲故事,少讲道理:因为大道理孩子理解不了

(6)及时鼓励,积极约束并存

(7)具体指导,培养意志力:要经常给孩子讲试一试,给孩子以具体指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谓言传身教,在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很大的结果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

父母应该平等对待孩子,适当的让他参加家庭大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让孩子能够清晰地知道,家庭中的每一件事情和自己都是息息相关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有孩子的参与,还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厌学的孩子如何引导 下一篇:厌学有什么表现